【全球独家】智能农机、科学种植、气象保障……科技助力江苏夏粮颗粒归仓
来源:  新华日报
时间:  2023-06-14 10:11:45

近几日,我省夏收进入尾声。无人驾驶收割机现身田野代替人力,农业科技助力低产田变“丰收田”,气象部门构建“天空之眼”助力“龙口夺粮”……今年夏收期间,江苏各类创新科技助力夏粮丰产丰收、确保粮食颗粒归仓。

智能农机助力农业提质增效

近日,吴江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内,只闻机器轰鸣,少见农人身影。原来,这片饱满待收的麦田用上了无人驾驶收割机,近4000亩小麦顺利收割。苏州市吴江区同里镇北联村农户王建林说,无人驾驶收割机成了大家在农忙时节的好帮手,小麦收割省时又省力。在南京市江宁区湖熟街道和平村,装有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智能无人驾驶小麦收割机按照预设路线行进,自动完成收割、卸粮等工作,秸秆就地粉碎还田。


(相关资料图)

借助麦情巡检机器人,徐州市铜山区单集镇的农户无需下田也能对作物长势了如指掌。南农大智慧农业创新团队副教授张小虎介绍,该机器人可以24小时智能巡检,搭载了多光谱、激光雷达、可见光等多个传感器,传感器监测半径可精确到0.6—1.2米,具备高效收集作物表型数据、精确感知田块环境与作物长势的功能。

机器给农人“打辅助”,精准测算收割进度。近日,在徐州市贾汪区紫庄镇吴窑村的麦田里,收割机、搂草机、打捆机繁忙工作。村里组织大型合作社以及300多家种植户组成农业社会化服务队,建立了一套精准作业平台系统,每台农机每天的收割量、驾驶员的工作量等信息都汇总至平台。该村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套系统统一科学调度村里的收割器械,全村3000多亩的麦田,往年的收割工作需要5天左右,今年只用3天就基本结束。

科学方法变“马肝土”为丰收田

8号田亩产924斤,10号田亩产956斤,14号田亩产990斤……6月8日,在南京市六合区耕地质量提升“四新”集成展示与技术研究项目核心示范区夏收现场,20块试验田的小麦测产数据陆续出炉。在六合丘陵地区这片过去的低产田,小麦亩产从四五百斤跃升至800斤以上。

省农科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土壤肥力与植物营养创新团队负责人汪吉东告诉记者,这块田的土壤学名为“黄棕壤”,土壤质地黏重、有机质含量低,被农户称为“马肝土”,是南京最主要和最典型的土壤类型。为将丘陵地区中低产田改良成为“丰收田”,省农科院专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秸秆还田是培肥地力的一种方式,但普通的浅层旋耕方式容易造成作物扎根难、加剧病虫草害。江苏省农科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所长马艳介绍,专家通过推广犁耕深翻技术,将耕作层深度从10厘米提高到20至25厘米,加大土壤孔隙度,将害虫和杂草埋得更深,以增肥土壤、减少危害。此外,在小麦收割和水稻插秧的茬口衔接紧张时,专家团队通过自主研发的秸秆化学和生物促腐技术加快秸秆腐熟、加速秧苗生长。

在肥料使用上,试验田使用新型肥料、用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稻麦两季减少6—8公斤、约20%—30%的氮肥使用量,综合提升养分利用效率。马艳介绍,在科学用水方面,试验田把水泥沟渠改造为生态沟渠,农田退水时,水经过示范区内的生态沟排入生态塘,经植物吸收水体养分后再通过管道回用到农田,实现农田退水循环利用,有效防控农业面源污染。

“在这套综合技术体系中,不仅粮食产量增加,地力提升和绿色发展的多重目标也得以实现。”马艳介绍,项目实施2年来,示范区耕地地力提升0.5个等级以上,粮食增产20%以上。这套综合技术体系可复制、可推广,为南京丘陵地区中低产田土壤改良和粮食产能提升提供了良好范式,利于培育耕层肥沃、养分均衡和生物活性高的健康土壤。

气象服务保障夏粮颗粒归仓

6月上旬是江苏夏熟生产收获高峰期,但5月下旬以来,江苏省大部分地区天气以阴雨为主,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麦籽粒充实。省气象台农业气象服务中心工程师徐敏介绍,在夏收夏种关键时期,省气象部门抢抓气象有利“窗口”,及时为农户提供气象信息,确保夏粮颗粒归仓。

聚焦灾害性天气对夏收夏种工作的影响,省气象部门与中央气象台、省农业农村厅进行多次会商,加密监测,滚动预报,持续做好递进式、针对性服务。针对5月27日至29日、6月4日至5日两次强降雨过程,省气象部门发布《重要天气报告》《决策气象服务专报》《天气快报》等决策服务材料7期,发布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等农业气象服务专报12期。

不仅时刻“观天”,而且精准“探地”。江苏气象部门对陆面数据同化系统的土壤湿度监测格点数据产品进行本地化改造,将其应用于夏收夏种生产服务。该产品具有较强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其中该产品时间分辨率为1天,空间分辨率为6.25公里,可及时精准动态监测田间墒情变化。

拥有一份科学的气象预报,还需要打通垂直信息直通服务,进一步加强对市县基层气象信息的运用。徐敏介绍,通过微博、微信、“农技耘”APP等多个平台,省气象部门将相关气象信息第一时间推送到户到人,为现代农业提供更精细、更有针对性的数字化直通式气象服务。“省级气象部门加快建设智慧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对智慧农业气象服务平台进行优化升级,协助市一级业务人员使用服务。目前,智慧农业气象服务系统已经全面投入业务应用,得到了基层单位和广大农户的好评。”

标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