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审结146件201人!贵阳中院召开禁毒工作新闻发布会
来源:  平安贵阳
时间:  2023-06-26 17:28:39

6月26日,在第36个国际禁毒日来临之时,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禁毒工作新闻发布会,通报贵阳市两级法院巩固提升禁毒三年“大扫除”工作成效,会议由贵阳中院刑一庭庭长范红彬同志主持,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阮劲松同志通报全市法院禁毒工作开展相关情况,刑二庭庭长陈雁同志发布相关典型案例。贵阳市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受邀出席新闻发布会。


(资料图片)

6月26日上午,贵阳市两级法院对14件涉毒品犯罪案件进行了集中宣判,其中包含走私毒品案件、贩卖毒品案件等。18名被告人中,1人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1人被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六个月,剩余16名被告人被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至有期徒刑四年不等。本次集中宣判彰显了全市法院对涉毒品犯罪“零容忍”的坚定决心,有力震慑了犯罪分子。

新闻发布会上,通报了2023年1月1日至今,贵阳市两级法院共受理涉毒品犯罪案件201件283人,审结146件201人,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共9件18人,判处被告人财产刑的共144件198人。同时,全市法院对累犯、毒品犯罪的再犯、利用、教唆未成年人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向未成年人出售毒品的犯罪分子等,一律从重惩处。与去年同期相比,全市法院新收涉毒品犯罪案件减少31件,下降19.87%,涉毒品犯罪总人数减少37人,下降18.5%,涉毒品犯罪案件总数及总人数较上年均有大幅下降,打击成效明显。

下一步,贵阳市两级法院将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立足审判职能,始终保持对毒品犯罪的高压打击态势,紧盯成功创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巩固提升三年禁毒“大扫除”成效两项重点任务,聚焦特色化开展全民禁毒宣传教育、体系化查处打击毒品违法犯罪等主攻方向,助力推动禁毒示范城市建设,以禁毒工作的高质量发展为“强省会”行动营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典型案例

案例一:何某某贩卖毒品案

2022年11月7日,何某某在贵阳市南明区玉田坝邮局门口,将两包毒品疑似物以人民币2600元的价格贩卖给雷某某时,被公安人员人赃俱获。经鉴定,两包毒品疑似物中检出氯胺酮、尼美西泮、N-甲基-N-异丙基-5-甲氧基色胺、3,4-亚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成分;经称量,两包毒品净重2.65克。

法院认为:何某某违反国家对毒品的管理制度,明知是毒品仍向他人贩卖,其行为构成贩卖毒品罪。根据何某某的犯罪事实、社会危害性及归案后的认罪态度,依法对其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一千元。

近年来,相较于海洛因、可卡因等传统毒品犯罪,苯丙胺类、氯胺酮类、大麻类新型毒品犯罪开始呈现上升趋势。由于新型毒品的伪装性、诱惑性特点,增加了人们“认毒”、“防毒”的难度,特别是对鉴别能力和自我控制力较弱的青少年,更容易对其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法院将进一步加大对传统、新型各类毒品犯罪的打击力度!也在此提醒社会各界:加大对传统、新型毒品危害性的宣传力度,提高全民识毒、防毒、拒毒的意识。同时也告诫社会广大民众自觉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案例二:吴某某走私、贩卖毒品、洗钱案

2022年1月,吴某某通过网络向境外人员购买三唑仑、氯硝西泮、专注达等物品。3月至6月,吴某某通过网络将三唑仑售卖给杨某某、沈某某、张某等人;且在明知他人用于违法犯罪的情况下仍将上述物品卖给李某某。6月底,公安人员在吴某某住处将其抓获,并从其住处查获吴某某的手机两部、笔记本电脑一台以及两箱麻精药品疑似物。经鉴定,疑似物中检测出三唑仑成分。

同时,吴某某为逃避打击以及掩饰毒资的性质、来源,通过虚拟货币交易平台收取毒资后将虚拟货币售出,以支付宝收款的方式收取毒资人民币1300余元。

法院认为:吴某某明知是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仍从境外购买,并向多人、多次贩卖,情节严重,其行为已构成走私、贩卖毒品罪;同时,吴某某为掩饰、隐瞒毒品犯罪收益的来源和性质,通过网络以虚拟交易的方式将资金“合法化”,其行为已构成洗钱罪。法院以走私、贩卖毒品罪、洗钱罪,数罪并罚判处吴某某有期徒刑五年三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二万元;赃款人民币2万元予以没收,上缴国库。

近年来,利用网络走私、贩卖国家管制的麻精药品类毒品的犯罪不断增多;同时,行为人借助网络,采取网络虚拟交易等方式实施新型毒品犯罪、毒品自洗钱犯罪,是当今毒品犯罪呈现出的新趋势、新特点。对此,法院对上述毒品犯罪将采取“零容忍” 态度,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依法严厉打击各类新型毒品犯罪及自洗钱犯罪,并对犯罪分子处以严厉的财产刑,对其赃款依法予以追缴,从经济上最大限度制裁毒品犯罪分子,形成全社会打击毒品犯罪的高压态势!

编辑/陈萌 责编/曹钦永 审核/李丹 刘露

标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