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富美是“共富”之道。
从城美到乡美,杭州正全域推进城乡共美、绿色共富。新的赶考路上,市建委高度重视城乡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以绿道建设、污水治理、海绵城市建设等重点工作为抓手,在之江大地绘就一幅绿染杭城的生态画卷,唱响一曲生态“共富曲”。
“‘贫富’差距不仅体现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领域,也体现在生态文明领域,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市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全力守护好生态文明之都的“生态肌底”,着力提升共同富裕的绿色底色和高质量发展成色。
以生态致共富 幸福绿道不断延伸
绿色,一定是美丽杭州城市建设最动人的色彩。
4200余公里的绿道如毛细血管深入城乡、密织成网,让杭州市民“推窗即见绿、开门就入园”,尽享“绿色福利”。
这几年,杭州绿道建设成绩斐然,一条条“致富之道”成为了打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转换通道的重要路径。
获评“浙江最美绿道”的余杭区径山(双溪、小古城村)绿道是一条名副其实的“致富道”。
径山绿道全长9.5公里,串联起观景平台、休闲廊架、竹寮、公园和游乐设施等景观节点,将自然风光、美丽村庄、生态公园、历史文化古迹等有机融合,一路“绿色”挥毫生态画卷。
“绿道沿线设置彩虹滑道、苕溪营地、小古城水乐园、茶山平台等旅游配套设施,拓宽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之路。”径山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不断延伸的美丽绿道,不仅盘活了周边村庄、道路、土地等资源,带动沿线村庄的民宿、农业观光、休闲采摘等产业发展,还有效促进了周边村民致富增收。
径山,形成了一张独具特色的“绿道经济网”,走出了一条“风景引流、共同富裕”的繁荣道路。
绿道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除了带动旅游经济外,对于高层次人才的吸引,绿道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杭州钱江经济开发区智荟动力公园绿道,沿线不仅建设了游步道、骑行道,周边还添置了花海、水稻麦田迷宫、景观河、规划馆、文体中心等。
而最特殊的是,这里还有了一座即将开放的“鲲鹏国际人才”交流中心。
“人才是第一资源,要打造‘开放包容、激励创新、崇尚创业、充满活力’的‘热带雨林式’人才生态系统,不仅需要政策吸引,还需要美丽环境的加持。”钱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智荟动力公园绿道规划建设的过程中,就植入了一些产业业态,吸引高新科技企业、文化创意企业来这里落户,从而产生经济聚集效应。
眼下,强新科技、申威科技、润丰氢能源等重点产业项目纷纷落地,位于仁良路上集商业、酒店一体的芳正国际广场正在为年底开业加速建设……
“一方面要让绿道本身的经济价值凸显出来,更一方面,有着‘串联’作用的绿道,更会让被串联的整个开放区经济价值显现。”如今,全长10.5公里的绿道围绕开发区核心区成为了一道亮丽风景线,每逢周末,城北仁和、塘栖的市民以及周边企业的员工都会驱车来这里跑步、观光、野餐。
绿色发展没有休止符。接下来,如何以“绿道经济”推动强村富民,奔向“共富”?这成为了市建委的一道必答题。
“十四五”期间,杭州还将新建绿道800公里、改造提升绿道1000公里,到2025年底市域绿道达4800公里以上,80%以上建成区实现5分钟可达绿道网,在市域形成“两轴两连九射多环”的绿道空间结构,力争实现区域绿道全线贯通,城市绿道加密提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人居环境日益提高,城市竞争力和吸引力得到有效增强。
“我们将谋划更多‘绿道经济’项目,用更智慧的手段让绿道成为杭州城乡发展的一大亮点,成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新引擎,真正实现‘建设一条绿道,发展一片产业,富裕一方百姓’的目标。”市建委相关负责人说。
以共富护生态 低碳发展势在必行
杭城六月,梅雨霏霏。
黄梅天的一场场大雨考验着杭州的防洪排涝能力,考验着海绵城市建设的成效。
“以往一下大雨就积水,要是遇到这样的连雨天,开车都费劲。”家住在西湖区曙光路附近的刘女士说,前几年,这一带还是杭州有名的积水点,但是这两年有了明显的改善。
自入选国家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以来,杭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通过完善规划、健全机制、全域管控、示范引领等多方抓手,全面全域推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
“今年我们将继续以项目为载体,市区两级发力,建设、水利、城管、园文等多个部门合力,近期通过积水点改造项目,切实提升老百姓满意度,提升海绵美誉度,远期通过海塘安澜等流域骨干项目及老旧小区小海绵项目、源头减排项目,让‘海绵’真正深入民心、融入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市建委、市海绵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初步计划三年将累计实施500多个项目。
而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也是杭州先行探索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加快构建特大城市新型空间格局的内在需求。
建设海绵城市,离不开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的推广应用。特别是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绿色建筑的比例逐年提高。例如,由市城投集团推进的长睦单元JG0201-R22-06地块幼儿园,将海绵城市与绿色建筑技术充分融入园区建设中,对雨水进行渗、滞、蓄、净、用、排,使园区最大限度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绿色建筑的广泛应用,既是以节能降耗为重点,促进城市低碳经济发展,同时在发展中保护了生态环境。
有着同样“经济发展、生态保护协同互进”作用的,还有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的建设。
“新能源汽车产业在践行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市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推进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有利于缓解里程焦虑,加快车辆电动化,推动产业结构提升和高质量绿色发展。
“十四五”期间,杭州将通过加强规划、要素保障和政策支持,积极推动新能源充电设施市场化运作和行业发展;全面提升绿色建筑发展品质,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100%;海绵城市建设区域达到城市建成区的55%。
以绿水润城乡 清流滋养金山银山
打造生态之城,用活绿水资源,让水流经之处成为富庶之地,是杭州城乡建设应有之义。
临平区塘栖镇丁山河村是别具韵味的水上乡村,这里河流密布、水网交错,得天独厚的水资源带动了村庄旅游业的发展。而这一切,都基于农村污水零直排村的建设。
“之前污水从院子里直接排出,到了夏天特别臭、蚊虫特别多,因此,我们以‘污水全收集、雨污全分流、处理全达标、资源全利用、监管全智慧’五全理念为引领,集中力量重点打造了污水“零直排村”。丁山河村相关负责人介绍,丁山河村郑家埭自然村的81户农户都进行了户内设施改造,污水通过管网输送至村里中央的处理终端进行集中处理,处理后的尾水就地利用,实现资源再利用,充分发挥最大社会效益。
同样,在市区,一批如临平净水厂、七格污水厂四期等地埋式花园式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外水不混入、污水零直排、处理高效能、尾水再利用”的城镇污水处理新格局正在逐步建成中。目前,全市已有39座城镇污水厂达到浙江省清洁排放标准。
青山谋“共富”,碧水涌金泉。
“共富路上,污水治理要更好和生态环境资源开发相结合,实现生态环境资源产业化,带动百姓增收。”市建委相关负责人说。
接下来,市建委要继续提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能力,新增覆盖行政村93个,新增受益农户约12万户,至2025年,基本形成比较完善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布局体系,确保全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基本实现达标排放;继续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设施建设和提升改造,至2025年,计划污水管网新建改造450公里,完成市域城镇污水处理厂清洁排放提标改造,实现市域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100%安全处置,城市建成区基本建成“污染收集高效、处理能力匹配、建设标准先进、运行管理智能”的城镇污水治理体系。
白墙黛瓦、青石板巷、古意漕舫。从最南端标志性的拱宸桥到“天下粮仓”富义仓,大运河(杭州段)船只航行不绝,自古以来,河道就是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血脉”。
推动“美丽河道”向“幸福河道”迭代升级,是市建委探索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以完善绕城内剩余未整治河道建设为重点,深耕核心城区河道建设,挖掘河道功能……市建委谋划在前,排定河道整治全市域一盘棋的路线图、任务书和时间表,构建集“水安全、水环境、水文化、水景观、水交通”等多位一体的现代化幸福河道。
建好“幸福河道”,还需转化为“共富优势”,突破口在哪里?
市建委给出了两条路径——启动水休闲提升工程和水文化提升工程,创新发展亲水休闲空间、文化河道,让亲水经济惠及百姓生活。
水资源,是资产,是潜在的发展优势和效益。“我们将继续坚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守护绿水青山‘基本盘’,激活水经济‘潜力股’,努力为建设绿水青山与共同富裕相得益彰的新天堂提供要素保障。”市建委相关负责人说。(记者 王昭奕 通讯员 杭建宣)